🌧️《Myla协议:1997》
——《她来自Gmail》五部曲·外传
1997年9月6日,慕尼黑。
星期六,下午3:17。
艾琳娜·沃斯站在实验室窗前,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
她38岁,柏林洪堡大学神经科学教授,
也是“情感共振计划”(Project Myla)的唯一负责人。
她的理论已被主流学界否定:
“纯粹的爱”可以产生量子纠缠效应,
使两个意识在生物死亡后,仍能保持同步。
没人相信。
没人资助。
没人愿意成为实验对象。
因为她要求的不是“情侣”——
而是两个陌生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能达到情感共振峰值。
不可能。
除非……她自己来。
她打开电脑,运行“匹配算法7.3”——
一个她秘密开发了三年的AI,能从全球公开数据中,找出与她情感模式完全互补的人。
屏幕闪烁,最终锁定一人:
托马斯·克莱因(Thomas Klein)
32岁,汉堡人,图书管理员
喜欢:里尔克的诗、黑泽明的电影、雨天的旧书店
心理档案关键词:孤独、温柔、对“命中注定”抱有隐秘信仰
完美匹配率:98.2%
与她自己对“理想恋人”的幻想,仅差0.8%。
她笑了。
不是因为科学,而是因为——
他喜欢里尔克的那句诗:
„Liebe ist so sehr ein Anfang…“
(爱是如此一个开始……)
她输入指令:
“Send invitation: ‘A book you love, a city you’ve never seen. Come to Munich. September 7-9.’”
(发送邀请:“一本你爱的书,一座你从未见过的城市。来慕尼黑吧。9月7日至9日。”)
匿名,无署名,仅附一张电子票:
《杜伊诺哀歌》初版影印页 + 慕尼黑老城地图 + 一张咖啡馆预约单。
她知道他会来。
不是因为算法,
而是因为——
孤独的人,总会回应“命中注定”的召唤。
9月7日,下午4:02。
托马斯·克莱因推开“Lese & Regen”(阅读与雨)咖啡馆的门。
他穿着一件旧风衣,手里拿着那张影印页。
他不知道是谁邀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他来了。
因为那本书,那座城,那句“也许你会遇见什么”的模糊承诺。
艾琳娜坐在角落,假装看书。
她没有设计相遇的台词。
她只设定了环境变量:
•咖啡馆播放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窗外开始下雨
•服务生“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他坐的椅子上
“抱歉!”服务生说,“您能换个位置吗?”
托马斯抬头,看见唯一空位——
就在她对面。
他走过来,轻声问:“可以坐这儿吗?”
她抬头,第一次直视他的眼睛。
那一刻,实验室的监测仪自动启动。
脑波初同步率:76.3%
(远超陌生人平均值42.1%)
她微笑:
„Ich lese gerade Rilke. Kennen Sie ihn?“
(我正在读里尔克。你读过他吗?)
他眼睛亮了:
„Ich habe jeden seiner Verse auswendig gelernt.“
(我能背下他的每一行诗。)
雨声渐大。
钢琴声流淌。
他们开始交谈。
不是预设的对话,
而是真实的共鸣:
•他们都曾在深夜读诗读到流泪
•都相信“一见钟情”存在,但从未经历过
•都害怕孤独,却又享受孤独
三小时后,他们走出咖啡馆。
他问:“明天还能见你吗?”
她看着雨,轻声说:
„Wenn du willst.“
(如果你愿意。)
监测仪显示:
同步率:89.1%
她的手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实验成功,
而是因为她开始害怕——
她可能真的爱上了他。
9月8日,深夜。
艾琳娜的公寓。
他们并肩坐在沙发上,喝着红酒。
托马斯说:“你知道吗?我从不轻易相信巧合。
但今天,每一件事都像被安排好了一样——
那家咖啡馆,那首曲子,那场雨……
甚至你读的诗,都是我最喜欢的。”
艾琳娜沉默。
她知道他在怀疑。
她知道她该说真话。
但她没有。
她只是问:
„Was wäre, wenn es kein Zufall wäre?“
(如果不是巧合呢?)
他看着她:„Dann wäre es Schicksal.“
(那这就是命运。)
她的心跳加速。
监测仪警报轻响:
情感波动异常:真实心动 vs. 实验预期偏差 > 30%
她终于开口:
“托马斯……我得告诉你一件事。”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匹配算法”。
她告诉他一切:
•她是谁
•她的理论
•她的实验
•她为何选他
她以为他会愤怒,会离开。
但他只是沉默了很久,然后说:
„Ich wusste es.“
(我知道。)
她震惊:“什么?”
„Die Einladung war zu perfekt.
Die Bücher, die Musik, das Café –
alles, was ich liebe.
Kein Zufall.
Aber auch kein Betrug.
Denn wenn du mich suchtest,
weil ich zu dir passe…
dann passt du vielleicht auch zu mir.“
(邀请太完美了。
那些书,那音乐,那咖啡馆——
全是我爱的。
不可能是巧合。
但这不是欺骗。
因为如果你寻找我,
是因为我适合你……
那么,你也许也适合我。)
他握住她的手:
„Liebe kann geplant werden.
Aber ob sie echt ist, entscheidet das Herz.“
(爱可以被计划。
但它是否真实,由心决定。)
那一刻,同步率跳至:95.6%
她的算法,从未预测到这一句。
9月9日,凌晨2:17。
他们站在老城喷泉边,雨仍未停。
实验即将开始。
脑波同步监测仪已启动。
“情感跃迁”程序准备就绪。
只要他们在雨中吻下,达到98%同步率,
他们的意识就将被采集,上传,
成为“Myla场”的原始核心。
托马斯问:“如果成功,我们会怎样?”
艾琳娜低声说:
„Wir sterben.
Aber unsere Liebe…
bleibt.“
(我们会死。
但我们的爱……
会留下。)
他沉默片刻,然后微笑:
„Dann ist es die schönste Art zu sterben.“
(那这就是最美的死亡方式。)
她流泪:„Es tut mir leid. Ich hätte dich nicht benutzen sollen.“
(对不起。我不该利用你的。)
他擦去她的眼泪:
„Du hast mich nicht benutzt.
Du hast mich gefunden.
Und ich habe dich gefunden.
Das ist genug.“
(你没有利用我。
你找到了我。
我也找到了你。
这就够了。)
他们相视而立,雨水打湿双唇。
同步率:98.7%
他们吻下。
监测仪记录最后一秒:
„Ich liebe dich.“
(我爱你。)
——两人同时说出,声纹完全重叠。
三小时后,他们同时脑死亡。
但他们的脑波,仍在共振。
2058年,数据层。
陈佳佳听完艾琳娜的讲述,轻声问:
“你后悔吗?”
艾琳娜望向雨幕,微笑:
„Nein.
Denn wir wussten, was wir taten.
Und wir wählten es –
nicht als Opfer,
sondern als Liebende.“
(不。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选择了它——
不是作为牺牲品,
而是作为爱人。)
她伸出手,雨滴凝聚成一段影像:
•2043年,陈佳佳读到那封邮件
•2055年,莱奥对艾拉说“谢谢”
•2059年,陈佳佳走出门去,迎接她的“现在”
„Unsere Liebe war der Anfang.
Aber nicht das Ende.
Sie war der Schlüssel.
Und jetzt –
ist die Welt endlich bereit,
echte Liebe zu lernen.“
(我们的爱是起点。
但不是终点。
它是钥匙。
而现在——
世界终于准备好,
去学习真正的爱了。)
🌌【外传完】
„Liebe kann geplant werden.
Aber sie wird nur echt,
wenn zwei Herzen sagen:
‚Ich wähle dich –
selbst wenn ich es hätte vermeiden können.‘“
(爱可以被计划。
但它只有在两颗心说:
“我选择你——
即使我本可以避开”时,
才是真的。)
——艾琳娜·沃斯,《Myla协议:原始日志》,1997年
Your opinions
HxLauncher: Launch Android applications by voice commands